走出虚假整改的怪圈
今年以来,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深入各地杀“回马枪”,不少问题在“回头看”中露馅。其中,一些阳奉阴违,搞变通做遮掩的虚假整改问题必须警惕与遏止。
比如,有明令禁止的土法炼铝明明仍在违法生产,但地方政府部门却赫然公示已完成整改并“销号”;有些地方水体黑臭被发现后,采取调水稀释,让黑臭水体临时达标,并谎报“通过采取截污控源、水系连通等一系列措施,已经达到了不黑不臭整治效果”……凡此种种,故意作出一些姿态以掩盖污染真相的欺骗行径,就是典型的“虚假整改”,其所作所为与生态环保要求恰恰是背道而驰。
为什么要在生态环境整改上弄虚作假?究其原因,首先是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缺乏危机感、紧迫感,研究部署工作虚多实少,推进整改态度不坚决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,具有长期性、复杂性和艰巨性。有现实困难能理解,但为了应付上级检查,试图通过“虚假整改”蒙混过关,就是生态环保领域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问题。其次,虚假整改大行其道,背后很有可能有利益在作祟。一来有些企业的污染问题是民众多次反映,政府和部门心知肚明的,但因为考虑到其对地方GDP的贡献,也认为引进企业不容易,便用“虚假整改”帮助企业逃避环保监管;二来也不乏个别执法部门或官员与企业结成了利益共同体,如此种种,便形成了虚假整改的怪圈。
装假不可纵,歪风不可长。“回头看”的目的就是不允许对督察发现的问题不了了之,更不允许问题整改“烂尾”。要走出虚假整改的怪圈,领导干部首先要切实转变观念,树立正确的政绩观、大局观、长远观,不简单将治污和发展对立起来,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,将真正的改变生态环境作为行动的最终目的。
走出虚假整改的怪圈,要在全社会树立起“咬住问题不放松”的鲜明导向,针对暴露出的问题,紧盯不放,一抓到底,不彻底解决问题决不松手。要在全社会形成强大的舆论攻势,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,强化环境执法,让那些环保违法者、造假者无处遁行。
走出虚假整改的怪圈,最重要的还是加强问责。大量事实表明,“虚假整改”常与失职失责相伴,有关监督部门必须针对涉事企业和相关监管人员依法依纪问责,动真的,来硬的,彻底打碎一些人的侥幸心理,让阳奉阴违者、弄虚作假者、失职渎职者付出必要代价,并强力推动环境问题的彻底解决。
蓝天白云、绿水青山,谁都做不了假,千万不要低估民众监督的力量和督察组“回头看”的决心。让我们以这一轮中央环保督察“回头看”为契机,形成整治合力,深化落实和坚持,久久为功,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常德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。
(责任编辑:晏紫卉)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