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2024年度生态环境状况
1.环境空气状况。市城区优良天数308天、优良率84.2%;PM2.5年均浓度39ug/m3、同比下降7.1%,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30位;重污染天数1天、同比减少8天。PM2.5年均浓度、重污染天数创历史最好记录;纳入省考核的7个县市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国家二级标准,均未发生重污染天气。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物累计减排量分别为6522吨、1882吨,均已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。
2.水环境状况。全市46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95.7%、同比增加2.2个百分点,其中13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%,洞庭湖常德湖区水质连续4年稳定保持在Ⅲ类;沅澧两水干流断面水质连续5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,13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。化学需氧量、氨氮累计减排量分别为15045吨、1304吨,均已提前完成“十四五”目标。
3.土壤环境状况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、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93%、100%。
4.自然生态环境状况。全市森林覆盖率、湿地保护率基本保持稳定,国际湿地城市成功保牌。全市2023年生态质量指数(EQI指数)70.22,生态质量类型保持“二类”。
5.声环境状况。市城区噪声等效声级52.4分贝、同比下降2.1分贝;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62分贝、同比下降1.6分贝;声环境功能区噪声夜间达标率100%。
6.环境风险状况。2024年全市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环境污染事件、生态破坏事件、新污染物污染事件、环境负面舆情事件和辐射安全事故。
二、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
2024年,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,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,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加快推进美丽常德建设,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常德,对我市水环境治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;净土保卫战获省政府大抓落实工作表扬激励;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居全省第2位。
1.全面压实生态环保责任。市委常委会会议、市政府常务会议、市生环委全会定期研究部署生态环保工作。对标起草《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常德建设的实施方案》,及时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,对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部署安排。坚持把生态环保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评估、领导干部政绩考察、“洞庭清波”专项监督的重要内容,健全“党政同责、一岗双责”“三管三必须”责任体系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、分管领导带头一线督导督办,高位推动污染防治攻坚、突出环境问题整改。加强人大生态环保法律执法检查、政协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,协同推进河湖长制、林长制、田长制落实。着力打通生态环保工作“最后一公里”,乡镇(街道)生态环境机构实现“全覆盖”。
2.聚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。高质量完成265项省“夏季攻势”任务,中央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试点形成常德治理经验,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被《焦点访谈》宣传推介,环柳叶湖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国省典型范例。聚力大气污染防治。严格大气污染源头治理,完成涉气治理项目265项,淘汰老旧机动车822台,科学划定秸秆禁限烧、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区域。聚力水污染防治。市委八届八次全会把“2026年末水环境治理达到全省领先水平”作为一项重要目标。高标准完成117项洞庭湖总磷污染控制与削减攻坚、47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任务,松滋河安乡深柳段、西洞庭沙河、沅水桃花源段获评省级“幸福河湖”。聚力土壤污染防治。1.33万亩严格管控区全部实施种植结构调整、退出水稻生产,完成17个“一住两公”地块和23块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、28个优先监管地块污染管控任务。
3.扎实抓好突出问题整改。全力抓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澧县孟姜垸非法采砂破坏湿地生态问题整改成效明显,采区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完工。全力推进54个存量问题整改,2024年按要求销号32个,其他完成年度整改任务。滚动式开展中央巡视湖南、省委巡视常德反馈意见所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环境污染防治推进有力,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深入。从严从实推进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研究处理工作,交办的5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已有17项完成或达到时序进度,暂未完成的2项正在抓紧推进整改。配合省人大常委会、致公党湖南省委分别完成了大气污染防治“一法一条例两规定”执法检查、长江(洞庭湖)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,强化“洞庭清波”挂牌督导问题整改,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。
4.持续加强环保综合监管。扎实开展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隐患“利剑”行动,依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,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效能明显提升。深入开展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专项整治行动,大力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等信息化建设,建立各类监测点位651个,积极构建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络,力争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。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,办理损害赔偿案件94件、赔偿金额1080.9万元。仅市生态环境局争取国家生态环保专项资金3.85亿元、占全省专项资金总量10.59%,污染防治财政投入持续增长。
5.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引领、倒逼和优化作用,统筹谋划、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。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加强“三线一单”管控约束,从严把好环评准入关,严控“两高”项目盲目上马。积极淘汰落后产能,超额完成省定节能减排目标任务。加快产业绿色低碳发展,澳门金沙博彩娱乐平台绿色能源材料成为省级产业集群,安乡县被授予“博鳌亚洲论坛绿色发展基地”,省级以上绿色园区实现全覆盖,合成生物制造产业不断发展壮大,经济“含绿量”持续提升。
6.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。市委深改委部署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,建立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机制,健全规范有序的森林资源流转市场,桃源县成功创建省级林业适度经营示范县;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改革成效明显,创新推行排污许可技术评估,形成了“一证式”管理良好氛围,构建起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体系。同时,完成了生态环境领域执法体制改革,新执法体制已稳定运行;市委八届九次全会部署29项具体改革事项,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加快建设美丽常德。
三、2025年工作计划
1.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。大气方面,全力打好移动源污染防治、扬尘污染防治、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和禁止露天焚烧、工业企业污染防治、餐饮油烟污染防治等“五大标志性战役”,统筹推进能源、产业、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,推动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。水方面,持续抓好内河内湖综合治理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、城乡黑臭水体综合治理、畜禽水产污染治理、工业园区水环境治理、医疗机构污染治理、船舶港口污染治理等,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,力争珊珀湖水质达到Ⅲ类、北民湖水质稳定改善,为2026年末水环境治理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打下坚实基础。土壤方面,严格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管理,持续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、农用地土壤镉污染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,狠抓地下水污染防治,确保净土保卫战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。
2.从严抓好突出问题整改。聚焦中央、省交办的52个存量问题,从严强化责任、从严加强整改,确保应于2025年销号的32个问题按期销号。同时,滚动式开展中央巡视湖南、省委巡视常德反馈意见所涉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认真研究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和执法检查交办问题整改,举一反三抓好其它问题整改,努力实现“污染消除、生态修复、群众满意”目标。
3.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。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,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,加强河湖湿地保护修复,提升生态系统质量。持续推进“绿盾”专项行动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。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。强化河湖、湿地、耕地、林草资源保护利用,统筹林长制、河湖长制、田长制落实。
4.着力提升环境治理能力。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健全美丽常德建设推进落实机制。严格执行生态环保法律法规,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制度,依法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。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加强人居环境整治。建立健全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。统筹发展和安全主线,全面加强风险管控,坚决确保生态环境安全。
5.全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充分发挥生态环保引领、优化和倒逼作用,聚焦能源、工业、交通、建筑等重点领域,持续推进碳达峰行动,协同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,大力发展清洁能源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,把好环境准入门槛,防止“两高”项目盲目上马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、化解过剩产能,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,把环保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,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“含绿量”“含新量”“含金量”。